第五章 我眼中的巴菲特
世界上只有一位投资者,从1956年到2015年末,在近六十年的时间里利用20%左右的年化复利收益,实现了超过五万倍的增长。他是价值投资的光辉典范,是投资界的超级偶像。但是,巴菲特不是神,也是人!巴菲特成功最主要的原因:a起点高b执着c职业生涯超长d赌对国运。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并非一直都采用“不选时“的长线价值投资策略,“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这句话本身就是在选时。之所以公开场合越来越强调自己周期长,一方面是规模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社会形象的考虑,“我赚的钱都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钱,没赚股民的钱“。
他早期的盈利特征也可以用概率量化交易策略进行分析:
单次仓位频率X(正确率X利润率-错误率X止损率)X 资金杠杆= 年化收益率
10% X 5 X(90% X 50% - 10% X 50%) X 1 = 20%
巴菲特用超高的判断正确率弥补了受资产规模限制而不可能提高的交易换手率。只是随着这二三十年的资产规模膨胀,巴菲特才完全放弃了选时,与其说巴菲特选择了“不选时”的价值投资策略不如说没有其他的投资策略可供选择。
a 技术优势:无与伦比的交易经验加上超级的研究团队,同时知道大量普通投资者所无法了解的信息。。
b 成本优势:总是在市场不好时,逢低进场,而且主要参与一级和一级半市场,所以拿到的都是低位再打折的筹码。
c 规模制约:上1000亿美元的规模,再频繁选时,理论上不现实。
d 道德约束:“本质上,交易盈利大部分来自于对手盘犯错的损失”, 功成名就了,谁还愿意背上这个骂名。
当然,完全不同的基础条件,很大区别的中美资本市场,机械的套用外国大师资产管理的方法去指导中国散户的交易,本质上就是张冠李戴。但作为大师,巴菲特就像美国人给世人的印象一样,“粗犷、简单、直接” !如果未来中国产生公认的世界级投资大师,我想他的交易生涯中一定闪烁着更加丰富的智慧光芒。正如我们五千年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